|
十四五期间惠州拟建设2万套保障房“粤菜师傅”技能大师进乡村——东江客家菜专项技能培训在各县(区)巡回开展。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刘琪 摄 市区东江公园升级改造后增加了体育设施配套,满足市民就近运动需求。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形式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很受学生们欢迎。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等运动场地成了全民健身的热门打卡地。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通讯员贾玉修 摄 近年来,我市一批新建成医院启用,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大力促进共同富裕,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做实做优校内课后服务,惠及近31万名学生;计划新增100个惠民球场,打造群众“身边的运动场”;“银龄安康行动”扩展到60周岁,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报告里的一项项货真价实的惠民举措,聚焦改善民生质量,回应群众所需所盼,凸显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传递惠民之州的民生“温度”,让群众充满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 扩大就业 实施4.0版“促进就业九条” 报告内容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就业供给,实施4.0版“促进就业九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 现状:近年来市人社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狠抓省“促进就业九条”等省、市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创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实施“就业服务进校园”,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培训工程,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计划: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省“促进就业九条”,稳定岗位供给,高质量保障就业和企业用工;继续推动线下就业服务与线上互联网服务深度融合,加强就业数据观测和指标分析,为企业用工调节提供数据支撑;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全力以赴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今年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实现就业,促进就业困难人员0.25万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市民感受:2021年10月,“粤菜师傅”技能大师进乡村——东江客家菜专项技能培训走进惠东县溪美村,从事流动厨房生意的方育新想进一步提升厨艺,便报名参加了。经过半个月学习培训,方育新掌握了盐焗鸡、三杯鸭、红焖猪肉等数十道菜品和糕点的制作手艺。方育新说:“现在我的厨艺提升了很多,流动厨房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双减”政策 近31万名学生享受校内课后服务 报告内容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专项整治,做实做优校内课后服务,确保减负不降质。 现状:2021年9月,《惠州市教育系统落实“双减”政策20条(试行)》出台,推动各地各校坚持公益性原则,“一县(区)一案”“一校一策”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教师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激励和奖补机制。同时提出,各校不得将校内课后服务简化为校内看管服务,鼓励各地各校创新课后服务方式,科学细致安排时间和课程,确保每个有需求的学生都能参与。 根据教育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418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主要包括课后作业指导和以兴趣特色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等,惠及近31万名学生。全市有201所学校开展校内午餐午休服务,受惠学生约10.1万人。 计划: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继续鼓励各地各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强化家校协同,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家长、学生的多元化课后服务需求。同时,各地各校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时效,不断提升校内教学及课后服务质量水平,实现“双减”落实成效和教育教学成效双提升。 市民感受:校内课后服务的开展,对于不少家长尤其是双职工家庭来说,化解了接送与上班“时间差”的尴尬,解决了孩子接送、辅导难等问题。家长王素芳说,以前,读小学的大女儿下午四点多放学,上幼儿园的二女儿刚好也是下午四点半放学,她经常要两边跑。“现在,我又生了老三,时间更紧张,还好课后服务把我从忙乱中解放出来。家长轻松了,孩子舒心,亲子关系也更好了。” 健康惠州 优质资源均衡布局,缓解群众就医难题 报告内容 加快建设健康惠州。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均衡布局,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 现状: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过去五年,全市医疗机构数从2725间增至3230间,床位数从2.25万张增至2.31万张,卫生专业高级职称人数从2260人增至3499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2.2人增至2.61人,全市有三级医院14家,其中三甲医院从2家增至6家。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 计划:今年,我市将加快建设健康惠州。启动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发展医学重点学科群。推动全市二级中医院二甲全覆盖。完善惠东、博罗、龙门3个县域医共体,办好用好7家“县区第二人民医院”,提升县镇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市、县(区)疾控中心核心能力,推动市公共卫生医院建设。开展各年龄段健康干预与健康促进,实施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推广2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优质高效。 市民感受:近日,55岁的陈梅(化名)在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石湾镇卫生院)接受了“巨大左叶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为她施行手术的,是博罗县医共体总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即博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率领的外科专家团队。“以前类似的手术都要跑到市里去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治疗了,不用来回奔波。”陈梅家属对就医便捷性充分点赞。 养老服务 “银龄安康行动”保障对象将扩展 报告内容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医保参保率,“银龄安康行动”扩展到60周岁。 现状:近年来,我市持续提高长者优待水平。早在2014年10月就启动了“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工作,由政府统一出资为惠州户籍70周岁以上老年人投保20元/人/年的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搭建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的保障体系。2020年,我市“银龄安康行动”项目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宽。保障对象在原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础上增加60~69周岁低保、特困老年人,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2021年,“银龄安康行动”理赔案例6136例,理赔金额438.108万元。 计划:接下来,我市将按照“基本养老有保障、普惠养老全覆盖”的思路,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并持续推进“银龄安康行动”、长者服务卡、高龄津贴等三项优待政策,将“银龄安康行动”保障对象扩展到60周岁以上老年人。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符合我市普惠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提升长者乐享善为水平。 市民感受:2021年2月19日,家住惠阳秋长岭湖村、70多岁的谢伯在家中摔倒致骨折,住院治疗总费用41907元,其中社保报销29855元,自费12052元,通过银龄安康项目理赔合计9434.94元,其中政府统保1080元,自费加保理赔金额8354.94元,最后谢伯实际自费2617元,“大大减轻了我的医药负担”。 住房保障 累计建保障房23757套惠及近7万人 报告内容 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做好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保障。 现状:近年来,我市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发展目标为引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职住平衡的住房困难问题,在持续做好公租房实物配租保障的同时,大力推进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工作,积极鼓励住房困难家庭通过市场租房、政府给予租赁补贴的方式快速实现住有所居。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3757套,发放租赁补贴3237户,惠及近7万人,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到大大改善。 计划: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牵头起草《惠州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接下来将进一步建立市、县(区)政府部门共同推进参与的机制。“十四五”期间我市保障房建设目标为2万套,计划在产业功能区、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商业商务聚集区等区域,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房屋来实施建设、改造保障房,同时根据产业项目实际需求,配建宿舍型保障房,实现人城产融合发展,促进实现职住平衡。 同时,我市还将把符合条件的人才公寓项目纳入保障房,支持潼湖生态智慧区高质量发展保障房,享受国家、省关于发展保障房规定的土地、税费、金融等政策支持。 市民感受:“我收入较低,在外租房感觉压力较大,搬进公租房后,节省了不少开支。”住在惠城区三栋镇惠南居保障房小区的宋女士说,她前几年通过申请摇号选到了该小区一套一房一厅35平方米的房子,“住在这里比租附近小区房子每个月可以节省好几百元,能缓解不少经济压力。” 文化空间 每年建成5个“惠享文化空间” 报告内容 实施公共文体设施效能提升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集文旅体融合服务的“惠享文化空间”,推出一批网红创意景观和场所,活化提升利用西湖景区建筑设施,打造更多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现状:2021年以来,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文化高质量供给丰富群众生活,惠州探索建设“惠享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根据《惠州市“惠享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惠州将每年建成5个“惠享文化空间”,以自愿为前提,由社区、企业提供场地及负责日常管理,公共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设施设备及技术支撑,文化馆提供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多种服务功能融合叠加,以“共建共营”为基本运营模式,打造“一空间一特色”的新型文化空间。 目前,惠州已经建成读者文化园、市青少年宫、港惠新天地、东江干部学院4个“惠享文化空间”,每个“惠享文化空间”均配送了价值10万~30万元的图书,通过统筹策划和联动开展活动的方式实现文化旅游体育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合理流动。 计划:“十四五”期间,惠州将实施公共文化提质增量工程,打造一批新型文旅融合空间。如计划将“归善书房”“缚娄书房”“悦龙书房”等一批新型阅读空间纳入“惠享文化空间”平台,优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项目,满足基层群众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市民感受:“我经常去惠州市读者文化园,环境好,也适合看书。”市民田浩表示,“惠享文化空间”为惠州营造出更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值得在全市推广普及,让市民阅读触手可及。 体育设施 今年计划新增100个惠民球场 报告内容 增设城乡公共空间体育设施,新增惠民球场100个,谋划建设体育主题公园,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着力打造“身边的运动场”。 现状: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持续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建立起覆盖城乡、层次多样、高效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网络。目前,惠州市一级建有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惠州体育馆、金山湖游泳跳水馆、金山湖体育馆和2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县一级全部建有“三大件”体育场馆,53个乡镇全部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市还建有约160个社区体育公园、400余片足球场。 2020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对惠城区中心区东江公园、东江沙公园等5个公园体育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工作,新增了22处体育设施。2021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为205个自然村、社区、公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配送健身路径、篮球架、乒乓球台等920余件体育器材,进一步缩小乡村与城镇之间在体育设施方面的差距。 计划:今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继续推进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开放共享一批”的方式,新增100个惠民球场,打造群众“身边的运动场”,满足广大市民就近、便捷地参加健身活动的需求。 市民感受:傍晚七点,华灯初上,市民陈先生来到市区江北东江公园锻炼。他说,自从公园改造后,体育设施丰富了,加上公园环境和空气都很好,面朝东江,微风拂面,在这里运动是一种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