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推动各类规划与广深对接,预留深惠合作空间惠州高速公路网加速建设,支撑城市拓展和承接产业外溢。这是我市境内的武深高速与济广高速互通。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推动各类规划与深圳、广州的对接,预留深惠合作空间,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临深片区创新产业集聚区……随着《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发布,我市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加快推动与周边城市空间对接、互联互通和产业规划对接,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助力惠州打造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预留深惠合作空间 吸引资源要素汇聚 摘要 《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发挥我市在大湾区的土地空间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发展区位优势,建立与周边城市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执行协调机制,实现合理布局、精准设计、协同执行,大幅提升城市能级。 ●解读 从2019年开始,作为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城市,我市全面启动《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袁贵平介绍,去年12月和今年5月,我市两次和广州、深圳就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海洋保护与发展、临界地区功能布局、科创产业合作空间、工业用地保障政策、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对接交流,建立规划常态化沟通机制,并就共同争取区域合作专项用地支持达成共识。 通过对我市全域全要素统筹,目前已初步构建由生态发展区、城市发展区和海洋发展区构成的市域“1+1+1”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格局。其中,城市发展区将顺应区域“多中心、网络化”发展趋势,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向城市发展区集中配置,支撑全市千万级人口和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落地,以高快速综合交通廊道串联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等重要平台节点,布局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产业功能,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集聚度,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袁贵平表示,按照《行动方案》要求,我市将联动广州、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建立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执行协调机制,促进与广深莞接合片区的规划接合,支持我市更好发挥土地空间、生态环境和发展区位等多重优势。在参与“双区”建设、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方面,我市将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引导资源要素向区域协调重点地区和重大平台集中布局,预留两市之间战略合作发展空间,吸引各类要素汇聚。 具体到区域对接上,我市将加强坪山、惠阳、大亚湾、仲恺的产业协同和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大鹏半岛与稔平半岛旅游产业协作,并在临深、稔平半岛、潼湖、平潭、博西等片区探讨区域合作和飞地经济的可行性,对于区位条件好,但发展方向尚不明确临界地区,优先划入战略留白区进行管控,为区域合作预留战略合作空间。同时,谋划共建跨市优质生活,加强与深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合作,共同探讨争取区域协调专项指标定向供给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行性。 作为海洋大市,我市将与深圳共同谋划特定的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区,谋划推动盐田港-惠州港的联合共赢,共同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拓展我市海洋发展空间,支撑惠州港做强做大。以实施《深惠汕海上客运航线基地综合发展规划》为契机,我市还将加强惠深两地滨海旅游资源的融合利用,大力推动深圳-惠州-汕尾海上客运航线建设,促进惠深海上旅游、岛屿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惠深联动海洋旅游名片。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绘好一张图做大两个港织密三张网 摘要 《行动方案》提出,扎实推进“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建设,加快“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推进国省干线上等级改造,打通跨界地区断头路,连通大湾区城市“大循环”。支持深圳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临深片区。协调助推赣深铁路、深汕铁路、广汕铁路建设,携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解读 “《行动方案》明确了我市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在交通领域要聚焦的重点工作,抓住了交通‘入圈’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找准了着力点和突破口。”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钟朝阳说,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秉承“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理念,主动对接深圳、广州等湾区核心城市,组织编制了《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辐射粤东北的外联内畅交通快速廊道。 “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和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员,在参与‘双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粤东门户的枢纽优势。”钟朝阳指出,我市交通部门的重点工作就是绘好一张图、做大两个港、织密三张网,即科学编制《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做大空港和海港,织密公路网、城市道路网和轨道交通网。 在编制《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市深入研究对接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和其他都市圈城市有关发展规划,牢牢把握规划编制的政策窗口期,紧紧围绕《行动方案》的工作目标,找准交通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力方向和突破口,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两港方面,我市超前规划惠州市综合交通枢纽,以实现航空、高铁、城轨、高速公路及公交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加强惠深轨道、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使惠州机场更快更好地连接深圳机场,有效分流深圳机场的客流、物流,真正承担深圳第二机场的功能。同时加强惠州港与深圳港的分工合作,协同广州港、香港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共同构建亚太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大宗物资集散基地。 三张网方面,交通部门正加快推进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建设,通过公路网外联、城市道路网内畅,实现生产要素向惠州聚集。首先是依托“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交通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外联内畅大交通廊道,支撑城市拓展和承接产业外溢。其中,沿江交通轴线对接广州(知识城),辐射粤东粤北地区;中部交通轴线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松山湖),辐射河源、梅州地区;东西轴线对接深圳、香港,辐射深汕特别合作区及汕尾、汕头地区。同时,加快改造现有国、省道,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标准。其次是打造“九横八纵三加密”的高快速路网,拓宽现有骨干公路通行能力,提升我市高速公路密度,加强与深圳都市圈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对接,实现与深圳都市圈1小时快速通达。据悉,目前我市与深圳的规划通道有36条,未来规划新增各类通道19条。“近期,我们还要与深圳龙岗、坪山等地交通部门进行对接,推动两地高快速路和城市道路网无缝衔接。”钟朝阳说。 城市道路网方面,我市将按照“对内大循环”的要求,构建“两环十射”快速进出城路网体系和“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强化中心区对外和各县区之间快速交通联系。钟朝阳介绍,我市目前已经开通87个高速公路出口,这些高速出口未来将与“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和“五横五纵”公路网全面对接,形成支撑惠州发展战略的快速交通体系,从而带动全市“3+7”千亿产业园区发展,助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今年,我市将推动3条交通轴线、南山快速路和鹅城大桥两大市政项目以及稔平半岛环岛高速开工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大交通路网。 “惠州正积极协同深圳拓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大通道,主动对接国家干线铁路网、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络,打造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布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黄俊堂说,目前,我市已建成厦深铁路、莞惠城际、惠大铁路、京九铁路,其中高铁56公里,城际铁路33.3公里,普通铁路148.3公里。正在建设中的赣深铁路和广汕铁路惠州段在惠州境内设7个站点,赣深铁路今年底通车运营,广汕铁路预计2023年上半年通车运营。 黄俊堂说,我市支持深圳市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临深片区,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今年已启动深汕铁路惠州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建设,并将根据建设规划适时启动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段项目建设。根据规划,惠州与深圳之间未来将有4条高速铁路、2条城际共6条轨道交通相连,深惠之间通勤出行将更便捷。 关键词 产业规划 建临深片区创新产业集聚区 打造深惠汕黄金海岸带 摘要 《行动方案》提出,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做好与“双区”城市的区域产业规划、专项产业规划和产业园规划对接,加快集聚形成“2+1”现代产业集群。建立与“双区”城市合理分工、高效协同的产业衔接机制,重点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市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与广州的装备制造、超高清视频、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规划对接,促进形成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圈。 ●解读 今年4月20日,“深惠合作 共赢湾区”深圳-惠州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交流会签下了72宗项目共计超860亿元“大单”。 “大单”的背后,是企业对两城产业协同发展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优服务的认可。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发展主旋律的当下,《行动方案》如何在产业上进一步加强对接,是各方关注的事情。 “《行动方案》把产业规划对接放在重要位置。”市工信局局长吴欣表示,惠州将加强规划引领产业对接,强化优势互补,加强与深穗莞先进城市的产业对接,做到同频共振、联动协同、融合发展,优势互补,以此延长我市产业链,做深做细优势产业,加快集聚形成“2+1”现代产业集群。 据介绍,当前市工信局正在制定完善《惠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该规划是“十四五”市级重点专项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市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文件和行动纲领。未来,惠州将以建设“2+1”现代产业体系为基础,重点打造“3+3+2”先进制造业集群,即绿色石化、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电子信息、超高清视频、大数据与信息服务以及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 “我们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与‘双区’城市的产业规划对接,重点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市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与广州的装备制造、超高清视频等产业规划对接,促进形成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圈,构建我市‘一轴三带多节点’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空间格局。”吴欣说。 一轴,即陆海联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轴。依托“丰”字交通南北轴线(惠州市1号公路)打造陆海联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轴,南向链接惠州港,充分发挥惠州港地处亚太主航道的区位优势,在功能组合、产业互补、港口合作的基础上探索“惠盐组合港”模式,打造“惠州制造”走向世界主通道,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石油化工等产业。 “三带”,是指以沿江交通轴线为牵引,西向对接广州知识城,依托东江两岸重点产业园区,东向连接河源、梅州,打造临东江先进制造业发展带;以中部交通轴线为牵引,对外穿透广深科技走廊和南沙自贸区,东向经空港经济区,辐射河源、梅州,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联通惠州东西两翼的中部轴线先进制造业发展带;以东西交通轴线为牵引,西向对接深圳、香港,东向对接深汕特别合作区,辐射汕尾、汕头及粤东地区,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新能源等产业,打造惠深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带。 “我们将继续探索深惠产业共建新模式,全面承接深圳创新产业资源外溢,加强与深圳的产业协同发展,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黄俊堂表示,惠州将着力建设临深片区创新产业集聚区,大力加强各类园区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吸纳创新产业能力,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筑牢都市圈产业链供应链。 他介绍,惠州还将充分发挥惠州海域广阔、海岸线长的优势,一体化保护和开发深惠黄金岸线和海洋资源,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强与周边地区海洋领域的交流合作,谋划建设一批海洋重大合作平台,推动在海洋资源开发、智慧海洋技术和装备等领域合作,打造深惠汕黄金海岸带。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 邱若蓉 冯丽均 谢宝树 通讯员谢科峰黄凯雯 李绮俏 钟慧绮 |